第129章 会错意和等时机-《杀破唐》
第(3/3)页
此外在中央控制力较强的中原藩镇,如宣武、义成、徐泗等镇,因防遏河北三镇和淄青等地的需要,屯驻重兵,地方产出大部留镇供军,上供不多,但因地方较为富庶,也无须中央度支划拨军费和地方开销。
至于处于半独立状态的河北三镇和淄青,所得税赋九成九被截留地方,或不上供,或是象征性地上供。淄青一道在李正已掌权时代每年都向朝廷象征性地上供税赋,李纳举兵反叛时曾一度断绝了上供,乱平后恢复。李师古接任节度使后依旧维持上供,不过上供的数额少到可以忽略。因此之故,长安的态度就很痛快,李师古奏请免一年两税,四位宰相一合计一年民生难恢复,所幸痛快点免除三年,上奏天子,天子更是爱民如子,朱批:免五年。
圣旨到达成武县,百姓提灯游街,齐颂天子圣明,可惜的是县令刘明安却因积劳成疾,卧床不起,未能与百姓同乐。到这年三月份,四乡流民大半回乡。只有少部分在外野惯了的不肯回乡,他们仍旧啸聚山林水泽,公然打起旗帜,做起了贼寇。
贞元十九年的剿匪行动只是象征性的,数万大军云集曹州,目标是孤山镇,剿匪从来都不是重点,除了草湖周围的贼寇受到一定冲击外,其他地方的贼寇毫发无损,还在不停地壮大中。孤山镇职在镇抚地方,剿匪责无旁贷,李茂之所以没有在年前动手剿匪,一则,当日灾情严重,流民生计无着,剿匪易,安民难,他身为领军将领,有能力剿匪却无力安民。
其次,孤山镇刚刚经历了一场内乱,军心民心不稳,尤其分兵之后形势更是危殆,李茂需要时间来整合内部。
经过一个冬天的努力,孤山镇内部已经磨合的差不多,恰逢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刘明安的上任三把火烧的很及时,配合天时,成武县的流民生计有了着落,恰如洪水一般退去,有了这个基础,李茂所需要对付的就是几个水落后依旧在裸游的无赖,而非白茫茫无边际的洪水大浪。
水落石出,后院安稳,此刻出兵既无后顾之忧,又不惧误伤良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