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毕竟他不能尽人事,那程楼儿对他来说也就是一个无所谓的工具而已,只不过是他用来拉拢那些权贵的工具。 说实话,朱松倒是对这个程楼儿感觉有些同情,这个女子也很可怜,本身出自风尘之中,原本被人花十万两白银赎走以为是一段佳话,在这样的封建社会里,他们两个作为三教九流最下等的能够在一起取暖这个故事还是很感人的。 可现在知道这家伙是个太监,朱松的确是不觉得这家伙心理变态,反倒觉得这家伙有点恶心。 这是沈正从第一次表现出慌乱,他知道自己这次是躲不过去了 “殿下,其实草民……草民是个太监。” 太监出来做生意,这事还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朱松也是被惊住了,这纵观大明开国以来,哪有放太监出去经商的?倒是永乐朝以后会对宦官的重用,比如说各个地方的什么船舶司啊市舶司啊这些都会安排太监来任职。 可是不论是太祖皇帝还是建文皇帝他们爷孙俩对太监的信任都不是很高,太监顶多也就是留在宫里伺候皇帝,什么时候听说皇上能把太监放出去让他们做生意的。 除非是太监老了,从皇宫里能光荣退休了,基本上这样的太监在临走的时候还会得到一笔不算小的银子,算得上是让这些太监们荣归故里。 可眼前这个沈正从就算怎么看他的年岁也不过壮年,怎么看也不算是年老从宫里光荣退休。 “沈掌柜,你可真是给了本王一个惊喜,既然你是宫里出来的人,那你是怎么出来的?看你这个年岁没有胡子,大概不是半路出家,本王估计你在宫中当值的时候,应该是我爹还活着的时候。” “我的一向不喜欢重用宦官,更不会把宦官放出去经商,你是怎么出来的?” 沈正从知道自己躲不过去,若接下来这话说的不对,只怕自己不用等到背后那些事被人挖出来,现在就能被带回锦衣卫诏狱里面进行审讯。 “回禀殿下,草民是扬州人,当年太祖皇帝陛下去扬州视察之时,其中剩余的十八户,有一户就是草民的家。” “当时草民和爷爷相依为命,太祖高皇帝来了,可是来了没多久我爷爷就老死了,临死之前,他让人把我送到皇宫里做太监,净了身,我爷爷当时想着,只要能让我吃上饱饭就可以。” “草民是洪武十一年的时候,从宫里出来的,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公公是我的老乡,他给我写了一封举荐信,听说家乡的盐商做得很好,就让我回到了家乡和家乡的盐商一起干了几年,然后我就被派到了杭州,可我刚到杭州的第二年,宫里的那位掌印公公就去世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