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章迁徙豪强-《大唐再起》
            
            
            
                
    第(3/3)页
    作为杨吴、南唐时期的东都,扬州一次次的浴火重生,铸就了其繁华。
    皇帝则不以为意,并没有享受什么,反而积极调查起盐商,富户来。
    淮盐在朝廷的比重,越来越大。
    去年两税,盐税第一次超过了千万贯,而淮盐,就占据了五百万贯。
    这是一笔极为夸张的数字。
    当然,李嘉明白,淮盐潜力并没有挖干净,历史上,北宋时期,淮盐一千五百万贯,占据赋税四成。
    繁华的扬州,不知累积了多少的豪富人家。
    “陛下,扬州有民近五万户,家产十万贯近百户,万贯以上,则上千户之多。”
    吴青感慨道:“淮盐之利,泰半在扬州,食其利者,半个扬州城。”
    “另外半个,是不是运河?”
    李嘉轻笑起来。
    吴青陪笑着。
    在扬州待了两日,皇帝过了长江,来到了金陵。
    金陵城与扬州畸形的繁荣不同,这里富庶,源自于百姓采桑蚕丝,纺织刺绣。
    所谓的蚕户,竟然有两万家,偌大的江宁府,也因之财源滚滚,富甲天下。
    由此,家产过万贯的,也有上千户之多。
    当然,令李嘉欣喜的是,棉花产业在江南也是遍地开花,棉纺织业也盛行起来。
    金陵,皇帝待了近半个月,然后才算是结束了这场南巡。
    管中窥豹,江宁府地密人稠,多年来的和平,让这里的更富庶,同样,豪右商贾更多,压榨也更厉害。
    回到洛阳时,已经是神武二十一年的秋天。
    皇帝又带回来十几名年轻俏丽的女子。
    不过,在主持的御前会议上,皇帝明确宣布,将迁徙万户百姓,入辽东府。
    而,名列其名单的,都是家产过万贯的豪强商贾。
    而南方,则是重中之重。
    一时间,天下震动,豪强惶恐不安,百官劝告,但都被皇帝挡过去,强令施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