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虽说不如唐宋时期那般记忆深刻,可多少还是有几首传世名作。 所以当听到朱允炆邀请自己参加诗会。 他便将以前记录下来,关于前世的诗词都带在了身上。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这不,正好用的上了? “诗是好诗,可词不达意啊。”云熙然反复多次,看了又看,总算是让他找到毛病,“据我所知,大将军从未去过沿海那边。又怎么谈得上但愿海波平呢?” “三殿下这首诗呀,是有些勉强。” “写诗最忌讳的便是这点,不过想来三殿下不善诗词,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云熙然听到周围人的附和,昂头挺胸的看向朱允熥,那骄傲的神情,好像是他获胜了一般。 “哦?词不达意?那是我有些欠考虑了。”朱允熥又一次回到桌子前,将手中的诗词反复看了几遍,“澜伯,你先将这首诗收起来,晚点连同下一首,一同送到凉国公府上去。” “是,殿下。”黄观十分配合的应道,双手将朱允熥递过来的诗捧在手心。 随后,便看到朱允熥手持毛笔,双目微闭。 好像正在思考什么。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蓝大将军!” 整首诗一气呵成,没有半分停顿。 朱允熥写完之后,故意将纸摊开,将上面新鲜的笔墨吹干,“这首诗,二哥可还满意?” “若是不行,我再想想?” “满意,满意,三弟大才,愚兄倍感欣慰。”朱允炆也不知道,这小弟到底做了多少准备。 挥了挥手,云熙然暂且退下。 今日诗会,这两首诗词一出,明日应天府里就会盛传朱允熥的文名。 这当然是朱允炆不愿意看到的。 既然自己没有办法阻止已经发生的事情,他也绝对不会继续任由朱允熥发挥。 就连六言诗这种小道,朱允熥都能信手拈来。 他可不相信,自己还能在诗词上面难住自家这位三弟。 徐妙锦饶有兴趣的看着客厅中间的那个男子,昨夜初见时,只以为是个富家公子。 遇刺时,又以为是个高官子弟。 面圣时,才知道这是皇室贵胃。 可是,这些都没有让徐妙锦留下太深的印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