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移民与结束(七千字)-《大唐南皇》


    第(2/3)页

    “确切的说是牧场,一千亩牧场。”李贞纠正道:“这牧场是用来放牧的,当然你们也可以试着开垦农田,但最好不要太多,不然会破坏环境的。”

    “放牧的?我们不会放牧怎么办?”又有人担心道,虽然在家里虽然也放过牛羊,但专门的放牧却真没有几个人干过。

    “不会放牧也不用担心。”李贞一招手,立刻走上来了一群薛延陀人:“我们会在初期专门派人给教你们的,这些人都是草原上最优秀的牧民,有他们的指导,你们完全不用担心学不会。”

    “那我们能将牧场变成田地吗?”也有人或许对自己没信心,还是小心的问道。

    李贞立刻警告道:“最好不要这样,草原环境恶劣,不但缺水,而且土地贫瘠,往下最多挖两尺就能挖到石头,这样的土地是种不成什么庄稼的,最多也就是种点蔬菜之类,这点我想在你们来之前他们应该已经和你们说过了。”

    “而且说实话,种地可远不如放牧赚钱啊。就说养马吧,你们知道现在一匹马在长安城要多少钱吗?我告诉你们,即便是最差的驮马,也就是只能用来拉车扛货当苦力的那种最没用的马,在长安城也至少能值十贯钱。”说到这里,见大家有些意动了,李贞连忙加把劲道:“十贯钱啊~这已经是一个三口之家半年的开销了,而你们只要卖出去两匹,基本上一年的生活费就有着落了。这还说的是最差的马,要是一匹稍微能骑乘的,没有二三十贯根本就拿不下来。而一旦如果你们能养出最优良的战马,那价钱就更高了,一匹战马就够你吃个四五年了。

    你们不要忘了,你们每人可是能得到一千亩牧场啊,这么大的牧场,你们就养两匹马?不可能的,至少也得养十来匹吧?剩下的再养些牛羊,用不了三年,你们就都能成为大财主。”

    “还有牛,大唐的耕牛价格你们比我更清楚,一头健康的耕牛至少值十两银子,一千亩的牧场养上十来头,不算多吧?那就是一百两银子啊,这么多钱,你想娶个什么样的媳妇娶不到?而且养牛比养马容易多了,随便找块地丢下任其吃草就可以了,基本不需要人管,只要看着不让跑了就行,可以说在场的诸位只要是放过牛的,基本上就能养牛——一个人放十来头牛没问题吧?十来头牛是多少钱?我就问问你们,有了这么赚钱的营生,谁还种地?啊?谁还种地啊?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李贞还真没有忽悠他们,虽然大唐已经统一了大草原,马匹牛羊的供应量会大大增加,价格或许会有小幅度的下降,但与大唐那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却还差的远。就好像后世的汽车一样,尽管产能增加,但总归是不会赔本的。这时候马的地位和汽车也差不多了,甚至更加珍贵,据李贞估计,至少一百年内,养马都是能赚钱的买卖。

    还有牛,大唐缺牛是出了名的,甚至专门立下了法律不准宰杀耕牛,违令者重惩,可见大唐缺牛到了什么程度,养牛也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

    “这话在理啊。”

    “这么一算,放牧确实比种地赚钱啊。”

    “我决定了,就在这里放牛了。”

    “为什么不养马?”

    “我只会放牛,牛价也不便宜,为什么不养牛?”

    “牛的成长期也就不到一年......这么一算,果然是养牛更合算啊。”

    “......”

    “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看到下面被自己描绘的前景吸引的众人,李贞决定再加把劲。

    “那个,移民策上说,不但给我们地,还给我们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能不能知道都是什么?”

    “就是帐篷绳子等之类的东西,这个应该不用说吧?”李贞疑惑道。

    “殿下,他的意思是,他们身无长物,恐怕没有钱买种牛种羊。”旁边有人小声提醒道:“在草原上没有这些,是很难活下去的。”

    “哦,原来是这个啊。”李贞恍然大悟道:“你们放心吧,都护府会提供给你们一定数量的种牛和种羊的,不过这个只能算是借给你们的,等你们赚到钱后,是要按照价格还给都护府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无偿给他们牧场和生产作息工具已经仁至义尽了,牛羊就别想了。而且种牛种羊价格也不便宜,还需要花钱从牧民那里购买(帐篷之类的生活用品在战场上缴获了很多,因此才能免费),都护府不可能做赔本生意。

    “多谢大都护,我刘老二就跟着都护府干了。”

    “对,我这百十斤就交待在这草原上了。”

    “赚不到钱,我就不回去了。”

    “......”

    “呼,总算是解决了。”李贞一直担心移民们接受不了新颖的政策而改变心意,但和他们详细交流之后才发现他们其实还是很好说话的,如今已经安定下来了,坐等都护府实现承诺。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愚昧,不过想想也是,能第一时间接受移民策的,除了过不下去这个原因之外,他们的胆魄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时光一晃,又是几个月过去,如今已经是贞观四年二月份了,看到第一批移民确实得到了好处,移民策并不是骗人策,于是原本就处于观望状态的百姓再也忍不住了,纷纷携家带口往衙门里钻,就像李贞说的那样,真有衙门门槛被踩破了。

    经过各地衙门的组织,少则一两千,多则一两万,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也纷纷被送来,中间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也没有出什么太大的纰漏,移民策顺利的执行了下去。按这样走下去,不出三五年,整个大草原上就将彻底充满汉人的身影,而原本的草原民族则会成为真正的少数民族。

    只有到了那时候,南到长城,北到小海(贝加尔湖,古代也叫做北海),东到靺鞨,西到西突厥的这万里江山才能真正算是大唐疆域。

    “殿下,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出发了。”房遗爱进来提醒道:“话说您真的不拐道去受降城看看吗?听说那里修建的比都护府还要坚固还要宏伟,您真的不去看看吗?”

    受降城是除了都护府(也就是高阙塞)外第二个修筑在草原上的城市,地点就在历史上的西受降城附近,如今已经修建完成——李靖没有食言,他联合了徐茂公程咬金等诸多军中大佬向李世民建议,准备在草原上择址修建他十七八座大城池,将草原彻彻底底的钉死在大唐地图之上。

    原本李世民是不准备答应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经过这两场大战,军方势力大增,如果这时候再给军方修建十七八座要塞,那军方的势力就真的大到没边了,以后就不好控制了。

    第二,修建城池也是需要钱的,虽然因为自给自足用不了太多钱,但如果真要修十七八座,那也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了。

    但最后和群臣们商量了一下,李世民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提案,因为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有了这些城池,不但能将草原牢牢的握在手中,游牧民族也都会贴着城池生活,会逐渐脱离游牧状态,这对控制草原诸部是很有效果的。

    而且这十几座成池有好几座都位于东西边境上,东边可以监视靺鞨,西边则能盯着西突厥,战时还能作为进攻跳板使用......

    与弊端相比较起来,好处实在的是太多了,多到已经完全可以忽视弊端的程度。

    所以在都护府修建完成后,其余几处城池也都开始开工。除了受降城之外,草原东部,呼伦湖旁的呼伦城也正在修建当中,贝尔城也已经完工大半;西部沿着阿尔泰山建设的阿尔泰城也开始动工;北方北海沿岸的北海城也已经开工建设......

    等所有城池建设完毕,整个草原都将被大唐彻底掌控,然后撤都护府而改划州县,突厥草原才能真正算是大唐疆土,永不分离......

    “殿下?殿下?”
    第(2/3)页